54岁女子尿毒症走了,院士:天热吃降糖药,掌握4点安全服用

声明: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,仅用于健康科普,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,若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夏季高温环境下,糖尿病患者如果未能正确服用降糖药,极易诱发严重并发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最近一例54岁女性因尿毒症去世,引发公众关注。她本身患有糖尿病,长期服药控制血糖,进入夏季后因未调整用药方式,加之饮水不足,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

这并不是个例。高温状态下,降糖药的使用风险显著增加,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更是一个高危因素。

院士级专家提醒,夏季服用降糖药需特别注意四个关键点,才能安全控糖、减少伤害

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代谢性疾病,最核心的问题是胰岛素功能障碍,导致血糖调控紊乱。若控制不当,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、神经与器官,尤其是肾脏,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之一。

糖尿病相关的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,占比超过四成,其发展过程往往缓慢而隐匿,不易察觉。

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忽视糖尿病管理的时间段。一方面,气温升高,人体代谢加快,血糖波动更大;另一方面,出汗增多、摄水不足,会使肾脏负担加重

如果在这种状态下,患者仍照搬冬季的用药剂量和方式,容易引发低血糖、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问题,甚至诱发急性肾损伤,加速向慢性肾衰竭甚至尿毒症发展。

很多患者存在一个误区,认为“药不能停”就意味着剂量不能动,其实这是一种用药误区

在高温环境中,部分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会增加,导致药效增强,此时若不适当调整剂量,就可能发生低血糖。尤其是老年患者,早晨空腹服药后如若进食延迟,低血糖往往来得非常突然,表现为出汗、心慌、意识模糊,严重时甚至昏迷。

低血糖反复发作,对大脑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同样不可逆。

院士专家指出,夏季服用降糖药应牢牢掌握四个关键点:监测、饮水、饮食、调整规律监测血糖是基础,至少每日两次,捕捉波动趋势;适量补水非常关键,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不少于2000毫升,避免脱水加重肾脏负担。

第三,合理饮食结构必须坚持,尤其要避免因天气炎热而食欲减退,导致餐后血糖不稳定;个体化药物调整需要根据血糖变化、进食情况以及身体反应,灵活处理,切忌一成不变。

这四点看似简单,但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,仍需极高的自律和健康意识。

除了用药之外,夏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。

高温下人体更容易疲劳,运动方式应适当调整。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,如散步、太极等,避免中午炎热时段外出运动。

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,如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跳加快等,应立即停止并补充水分和碳水化合物,防止低血糖中暑

饮食方面,很多人误以为吃水果降火,其实部分水果糖分极高,容易诱发高血糖。比如西瓜、荔枝、芒果等,含糖量不容小觑,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糖监测数据合理选择低糖水果,如黄瓜、西红柿、柚子等,同时控制总摄入量。

营养均衡是管理糖尿病的核心,引导患者构建稳定的饮食结构远比限制某类食物有效。

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肾病的早期信号并不敏感,常常等到尿蛋白升高、血肌酐异常才意识到问题。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乏力、夜尿增多、脚踝浮肿等模糊症状,常被误认为是“年纪大了”或“天气热”。

如果糖尿病史超过5年,建议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指标,及时发现肾脏损害,从而采取干预措施。

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,部分降糖药如二甲双胍、格列本脲等,代谢过程依赖肾功能。若患者肾功能下降而不知情,继续按原剂量服药,药物在体内可能蓄积,造成乳酸性酸中毒或严重低血糖

药物依赖肾功能排泄这一点,需要患者高度关注,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轻度肾功能异常的患者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。

另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“自我减药”现象。

部分患者在夏季检测到血糖偏低,就擅自停药或减量,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代谢变化原因。这类行为本质上缺乏对药物机制和身体状态的了解,反而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剧,增加急性并发症的风险。

任何药物调整都应依据连续监测数据与临床评估结果,不能凭经验或感觉判断。

从公共健康角度来看,糖尿病的管理不只靠药,更多依赖日常的细致照护与生活规律。

在高温环境中,要特别避免三种行为:过度节食、长时间暴晒、突然剧烈运动。每一项都可能直接影响血糖稳定与身体机能。

保持充足睡眠、规律作息、情绪平稳,是糖尿病患者长寿的基石。

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“控制好血糖就行”的病,但这是一个全身性慢性疾病,任何一个系统的失衡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。肾脏损伤是最具代表性的并发症之一,它的发生并非偶然,而是多年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尿毒症只是终点,而这个过程早已在不经意的生活中悄然启动。

这名54岁的女性之所以走到尿毒症这一步,核心问题并非“吃了降糖药”,而是没有根据夏季的身体状态及时调整用药与生活方式

她的案例提醒我们,糖尿病的管理永远不能“模式化”,更不能“懒惰化”。身体在变,环境在变,用药方案也必须动态应对

只有真正理解身体的需求,才能实现科学控糖、延缓并发症、延长生命质量的目标。

在炎热的夏季,糖尿病患者应当格外警觉,任何看似微小的症状变化,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代谢紊乱的信号。喝足水、吃对饭、动得当、药服准,这四点看似简单,却是控制血糖、保护肾脏的核心。

不要指望药物解决所有问题,生活行为才是糖尿病管理的第一要素

糖尿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在错误的生活方式中反复走弯路。

不懂身体、不查指标、不调用药,这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。每一位患者都应具备疾病管理意识,而不是把一切交给医生或药物。

只有真正参与到健康维护中,才能把疾病的风险控制在最小。

科学用药、安全控糖、关注肾功能、谨防并发症,这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在高温季节必须牢牢记住的核心要点。

不是为了避免悲剧才改变,而是为了活出更健康的下一个夏天。

参考文献:

[1]钟雪梅,陈敏,凌雅韵,等.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[J].中国药房,2025,36(06):732-736.

[2]杨志敏,李建华.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[J].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,2024,40(03):211-215.

[3]马晓伟.我国糖尿病肾病流行趋势与防控建议[J].中华肾脏病杂志,2023,39(05):401-406.

想要成长,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,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。上面关于54岁医疗保险的信息了解不少了,集么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。